19

2022

-

12

冷轧辊生产加工的制造工艺说明


  冷轧辊生产加工的制造工艺说明

  冷轧辊生产加工制造工艺要环节是冶炼、锻造、热处理、加工和检验。冷轧辊生产加工的钢材需要按照清洁度要求进行冶炼。常见的冶炼设备包括碱性电炉、酸性平炉和真空铸锭设备。二次冶金可用于提高钢水的清洁度,如电渣重熔或自耗电极的真空熔化。根据制造商的设备条件,还可以使用其他二次精炼方法对钢水进行脱气、脱硫、夹杂物去除和精细成分调整。铸锭应为多角形波状表面、大头朝上的铸锭类型。

  脱模后,锻造钢锭应送往锻造车间锻造成辊坯。锻造不仅使轧辊获得基本形状,从而使粗大的铸态组织,尤其是粗大的网状碳化物断裂,而且还大大减少了铸锭中的偏析和气孔缺陷,如缩孔、气孔、微裂纹等,组织的均匀化和致密化不仅是机械性能(主要是强度和韧性)的改善,而且是为随后的剧烈淬火提供组织条件的准备。一般采用液压机自由锻造工艺。鉴于小型铸锭锻件的质量优势,建议从一个铸锭锻造一个轧辊。主要控制参数为温度、砧座类型和锻造比。锻造温度过高时,容易开裂;当温度低时,扩散效果差,锻造后的密度低。对于锻造渗透,有时使用表面冷却后压实中心的方法。考虑到辊体工作层的结构,后一次加热应使辊体产生一定的变形,即应考虑辊体的锻造温度。砧座类型应有利于金属的轴向流动,因此通常使用V形砧座,尤其是下砧座。砧面尺寸影响锻件的延伸率,从而影响锻件的质量:延伸率小,不易锻造;伸长率大,易锻造裂纹。

  冷轧辊生产加工应具有足够的锻造比,锻造比一般应大于3.为此,钢锭应进行预粗化,然后在切断头尾、压把和倒角后拉长。在伸长过程中,除了控制减少量以避免锻件穿透或锻造裂纹外,还应始终保持钢锭中心线与成品之间的同轴度。应根据来料(钢锭)的成分、钢锭形状和锻造尺寸制定和优化锻造工艺,以优化锻件的结构和性能。非常小的卷可以直接由轧制毛坯制成。

  热处理后的冷轧辊生产加工坯应在锻造后直接装入炉中退火。缓慢冷却后,基体结构为层状珠光体,而碳化物仍以网状形式沉淀。如果锻件毛坯未作为商品交付,也可以通过正火冷却以断开碳化物网络,并通过等温退火获得粒状珠光体基体。如有必要,氢应在退火的后阶段完全扩散。为了除锻造坯的网状碳化物并使基体球化,首先进行正火,然后进行球化处理。有时可以简化为正火和高温回火。如果锻造坯料的碳化物是间歇性的,则可以直接进行球化退火。正火大型轧辊时,应采取特殊的冷却措施。